2011/9/15 ~ 兩所學校的不同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chools

文章日期:2011-09-15 04:57
大貝貝在二年級初閃電轉學之後,
一轉眼也兩個多禮拜囉,
從一開始爸比媽咪忐忑不安,
到現在看大貝貝似乎各方面都相當穩定,
終於算是放心多了~


現在每天大貝貝都是開開心心的上學,
開開心心的放學,
放學後的情緒相當穩定,
回家功課、練鋼琴等等都非常配合,
每天都會報告老師今天教了什麼什麼、
今天和朋友們玩了什麼什麼,
跟去年簡直是天壤地別啊!~


(攝於 8/31 開學第一天的一大早,小貝貝和迷你貝也都來陪讀~哈哈


到底大貝貝的第一所和第二所小學有哪些相異之處,
讓大貝貝的反應如此不同呢?
目前為止媽咪的觀察如下:


1. 回家功課

首先當然是回家功課的因素啦!
媽咪覺得不僅僅是功課量上有差別,
功課「質」的部份也有差別~


在第一所小學(我們就稱小學A),
老師們決議將國語課本中的每個認讀字也當必修字來教,
要在一個星期內教會大約 20 個單字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於是造成老師本身趕課壓力大、
必須批改的作業量大,
而孩子們每天要寫、要吸收的功課當然也就相當多,
大貝貝本人無法確實吸收~

 
在第二所小學(小學B),
老師們將必修字與認讀字分開處理,
必修字必須確實學會筆畫順序、部首等等,
認讀字則只要能夠辨識、能寫出正確的注音即可,
因為老師們認為認讀字在未來的課文中本來就都陸續會教~
這等於讓老師們的進度壓力減半,
孩子的功課減半、老師批改的功課量減半,
讓老師們更能將心力花在設計讓孩子們感興趣的課程,
將孩子們確實教好~


感覺上小學B的國語學習進度較小學A慢,
但媽咪根據老師出的作業內容來觀察,
覺得教學踏實許多~
小學A 的老師會一直出抄寫課文、抄寫例句的內容,
認為小一的孩子們語言能力不足,
無法應付獨立寫作,
所以必須靠多抄例句來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媽咪個人認為不停的抄寫、抄寫對於孩子們來說,
可算是消滅學習興趣最好的做法~


小學B 的老師們則不然~
在小學B,孩子們從小一學會注音後,
就被要求每天在連絡簿中用注音或教過的國字,
用自己的話寫一篇大約 100 字以內的小日記,
不管是多雞毛蒜皮小事都可以~
據說大貝貝班上有孩子就這樣寫了一年她每天早餐多采多姿的菜單,
(但她也是第一個會在日記中運用成語的..... 「山珍海味」!
也有孩子後來 100 字的空間不夠寫,
必須自行貼上補充頁!


老師要求孩子們教過的國字就不能用注音,
以及用星星鼓勵孩子們盡量多寫一點,
偶而也會留言給予孩子正向的回饋,
例如「哇,大貝貝上課聽得真仔細呢!」,
(老師當天介紹如何釣青蛙,
於是大貝貝在小日記中完整重述老師介紹的各個步驟~
其它則不會有任何打擊初學者自信心的批評或要求,
讓小日記純粹保持為孩子對於自己的寶貴生活記錄~


對於孩子們來說,
一旦養成中文書寫的習慣,
寫個 100 字的小日記很快就非難事,
也每天都有運用常見生字的機會,
自然增加對於國語課文內容的熟悉度,
也等於是隨時自己在複習教過的內容~
對於老師們來說,
小日記能夠讓老師更了解每個孩子的興趣、程度,
知道哪些孩子是否需要補強,
也讓孩子們從小培養語文創作的能力~
(老師說:「語文表達能力絕對是未來課業見高下的重點,
能夠早早就在無壓力的狀態下練習不是最好嗎?」


兩所學校也都要求孩子必須每週學會 4~5 句成語,
但小學A 的老師由於趕課文進度的關係,
都是直接要求孩子每週找老師背成語,
不管孩子到底知不知道成語的意思~
老師的想法是:「現在解釋成語孩子也不懂,
反正先背起來,以後總有一天自然就會用了~」


小學B 的老師們認為要讓孩子確實學習,
就必須讓孩子知道如何使用~
除了在課堂上確實解釋每句成語的由來與意義之外,
老師們還額外挑選了一本很棒的成語教學練習本,
搭配簡單故事與練習單元,
讓孩子們當作回家功課~
於是大貝貝終於確實學會了每週五句的成語,
而非痛苦的背誦交差了事~


於是相較於小學A 的老師們必須出好幾種國語功課,
寫生字、抄例句、寫習作、考試寫錯訂正一行等等,
小學B 的老師們出的功課相對少很多,
但從國語教學內容來看,
大貝貝對於內容的熟悉度卻是高很多!


小學 A 的老師為了趕進度(與日後教學方便),
要求孩子們在小一升小二的暑假就預先把九九乘法背好,
也就是爸爸媽媽要負責讓孩子們先背好~
小學 B 老師說:「可是孩子們還不懂得乘法的意義,
叫他們先背好不是很痛苦嗎?」


數學的回家功課也是不多,
目前為止已經兩週多了,
可是只看到兩大頁加減法三個數字直式的練習,
和一次的數學習作~
不過依大貝貝在學校的習作完成度來看,
大貝貝對於要求的進度都有確實跟上,
只是大部份的工作都在學校上課時就已經完成了~


英文的功課就真的有比以前多囉,
因為以前根本就沒有英文功課~
小學 A 的英文老師認為孩子沒學好是因為家長沒有將孩子訓練好,
讓她上課很難教~(她真的在家長會上這麼說喔~)
小學 B 的英文老師認為英文就是要多聽 CD 多練習,
也選擇了媽咪認為很活潑的教材,
(哈哈~跟以前爸比教書選用的剛好是同一套啊~~
希望能夠確實提升孩子們的英文能力~


其實媽咪發現這所學校的歐美外籍小孩很多捏,
所以對於老師來說,程度分歧應該更廣、更難教吧~
昨天英文老師要求小朋友做 What is it? 的回答造句練習,
老師知道大貝貝正在迷哈利波特,
於是特別規定大貝貝必須造跟哈利波特有關的句子!


媽咪的各項觀察跟歐美專家的結論是一致的:
功課的重點真的不在於多寡,
而是內容與品質~
當功課量大到孩子無法負荷時,
孩子無法吸收也沒有興趣~
若老師小心的設計功課內容,
盡量讓一項功課就能達到多元功能的目的,
搭配正向的鼓勵,
孩子便能夠學得又好又開心~


大貝貝的新老師跟媽咪解釋:
「我比較不喜歡出很多回家功課,
因為我們觀察到有些孩子明明回家功課都寫得很好、好像什麼都會,
考試時卻很多都不會,
表示他們在學校時其實並沒有聽懂~
所以我寧願他們在學校就把功課寫完,
這樣我才知道他們到底有沒有學會,
我需不需要再教一次或改變教學方式~」


2. 老師的教學態度

大貝貝開學後三四天,
老師就有點擔心的來找媽咪:
「大貝貝其它學科看起來都還好,
國文部份好像特別弱耶~」
大貝貝第一週的國語功課明明已經很少了,
還是寫得粉痛苦,
很多筆順等等也都不熟悉~
老師跟媽咪討論種種補強的方式,
也建議媽咪先跟教務主任討論一下學校現有的補強課程~


教務主任解釋學校有提供大手攜小手的補強課程,
但目前還沒有老師覺得需要申請國語的攜手班~
可是主任說:「請媽媽不用擔心,
就算大貝貝的國語不好,
把他教會也是我們學校和老師的責任!
請放心讓老師觀察一下再做安排~」


聽到這句話,真的讓媽咪覺得很感動~
媽咪去年跟小學A 老師反應進度太快、孩子無法吸收,
或任何其它問題時,
小學 A 老師固定的反應都是:
「這個我在課堂上都有講過了喔,
大貝貝不會就是因為他沒專心啊~」
哇咧,如果所有的事情老師講過一次就算有教過、就應該要會,
那我們大家都自修就好了,
反正課本自己朗讀一次就應該要會了嘛!
(難怪那麼多小孩必須去上補習班,
因為上課的內容沒有確實學會呀~


還好第二週大貝貝很快的抓到學習步調,
也由於老師活潑的教學方式,
重新找回對於國語的興趣~
現在大貝貝每天寫國語功課都很快囉,
(除了練習查字典以外,
不過老師說所有孩子都一樣查得很痛苦~
老師也說大貝貝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啦~


由於小學 B的老師把「將孩子真的教會」當成自己的責任,
老師們都花很多心力去設計豐富有趣的課程,
盡量確實落實多元學習的概念~
大貝貝被小學 A的所有老師都說無法專心、無法配合,
可是小學 B 所有的老師都說大貝貝是很正常活潑的七歲小孩啊,
偶而會閃神但是都可以叫得回來,
大貝貝本人也都喜歡每一節課~
(以前在小學A,大貝貝曾經說:
「老師一開始講話,我就好想趴在桌子上大哭喔~」
哇咧,那是不知道如何淒慘啊~~~


小學 B 的老師不但認為正式學科是自己的責任,
也體認到孩子們會在小學生活中學習如何生活、如何與同儕互動~
某一天有個孩子不小心將整鍋菜湯撒倒在地上,
老師沒有破口大罵或叫孩子去罰站,
而是要全班孩子都一起想想看,
要如何打掃、用什麼工具比較好呢?


大貝貝開學不久便報告班上有個搗蛋鬼,
常常捉弄別人、不服從老師的管教等等,
媽咪一開始以為也許是真正的過動兒,
於是吩咐大貝貝除非自己被傷害,
要不然不要一直為了他的行為去跟老師告狀~
後來媽咪跟老師詢問後,
老師說這名孩子應該不是過動兒,
父母採取所謂「愛的教育」但還有很多地方必須學習,(老師真是含蓄啊~
孩子有許多社會性較差的行為,
但老師們觀察覺得他自從轉來該校後真的有慢慢改善中,
老師們也不希望在沒有努力輔導前就直接放棄他~


老師還說:「這也是給其它同學們很好的機會教育。
由於這位同學的行為表現,
讓其它同學很容易就歧視他、排擠他,
什麼事情一發生就認為是他的錯。
可是有時候真的不是他的錯~
所以我們也必須機會教育孩子,
事情發生時要尋找事實,
不能被我們自己的歧視影響~」


後來這位同學有一天勒住大貝貝的脖子以為好玩,
差點讓大貝貝不能呼吸!
豬頭的大貝貝竟然沒有當下跟課輔老師反應,
但經媽咪跟班導師反應後,
老師第二天有讓兩個小朋友都表達當時的情形,
將事件報告訓導主任,
訓導主任也通知同學的家長~
剛好當天晚上是學校日,
同學的爸爸當晚特地出席找到爸比親自道歉~
(他爸爸道歉的同時,大小貝貝已經跟這位同學又玩起來了~


媽咪爸比看這位同學似乎確實是很正常的孩子,
家長也都很正常,
只是也許因為是獨生子,
所以管教上有些困境還未突破~
不管如何,媽咪很喜歡班導師處理事件的方式:
讓小孩都有機會完整敘述事件的經過,
但不因其它家長強烈的反應就放棄或歧視任何孩子,
即便那名孩子讓自己的教學無法如意進行~
大貝貝也曾經被小學 A 誤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兒、亞斯伯格症等等,
所以媽咪很能體會有些孩子真的需要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諒解~
(新老師覺得大貝貝完全不像 ADHD 或亞斯伯格,
因為這些孩子她都真的見過、教過啊~


我相信老師這樣開明、體諒的生活態度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
而這才是我更希望大貝貝從小學生活中學到的態度與品格~
對於與自己不同的人,
要更能包容、願意費心理解、不能依表面而直接下結論~
品德教育真的不是寫寫學習單、講講大道理、背背弟子規就能交差了事,
而是靠我們成人所實際展現的典範呢~


3. 課程安排

媽咪還觀察到一個小小細節,
雖然看似不怎麼重要,
可是應該對於課程的順利進行是舉足輕重~


小學 A 的老師將國語、數學等等難度較高的課程排在每天的第三、四節課,
於星期二上整天課時,
甚至安排在下午的課程~
可想而知,孩子們每天都六、七點就起床,
到了第三、四節課已經累了,
這時候再上高難度的國語、數學很容易注意力無法集中,
星期二的三點再上數學那就更不用說了,
大貝貝是常常課堂上的數學習作大腦空白寫不出來~


小學 B 的老師則大不同,
每天的第一或二節課是孩子們精神狀況最佳的時刻,
老師一定會先將國語、數學、英文上完,
第三、四節課則保持自然、社會或綜合等等較彈性的課程,
星期二的下午則整個時段都是綜合課程,
大貝貝說可以花很久的時間慢慢畫出漂亮的畫~


很簡單的課表安排不同,
但達到的效果(尤其是對於低年級生來說)卻是優很多!
從這樣的小細節就可以看出老師們的專業與用心~


4. 獎勵制度

每位老師自然都有自己用來順手的獎懲制度,
但並非所有的獎懲制度都會達到同樣的效果~


小學 A 的老師訂定了一套詳細的獎懲規則,
針對每個動作、每種表現幾乎都有規定,
例如每堂課若有專心坐好(以老師的標準來說)就記一個好點,
若玩弄橡皮插就是沒有專心,叫不聽就記一個壞點,
如此每個禮拜都有幾十個固定的好點、壞點有可能被登記,
每週老師會統計所有孩子該週所累積的好點點數,
若超過 40 點就是該週的榮譽生,
可以得到一張榮譽卡~


好點、壞點是由老師自己寫在紙上,
所以其實小朋友也不太記得自己累積了幾個點~
有時候好點的累積來自成語、弟子規的背誦,
這時候老師還會讓班長去給背不好的同學記壞點~


看起來很正常的榮譽制度吧?
但實際實施起來,很快就會發現有些問題~
(雖然小學 A 老師本身顯然並未發現有問題~)
由於好點和壞點是分別累計,
上課會忍不住閃神的大貝貝很快就連續幾堂課都會累積到沒專心的壞點~
(老師的標準是沒有一直全神貫注看著老師就是沒有專心)
制度執行了一兩個禮拜後,
小朋友很快就領悟到:
雖然我不記得我到底記了幾個點,
但只要我累積了五個壞點以後,
我這個禮拜就不可能成為榮譽生了~


那如果禮拜一就累積到五個壞點,
孩子們還有什麼動機要維持好表現直到禮拜五呢?
於是老師只好不停的祭出不准下課、罰寫、罰站、罰站加舉手等等的懲罰,
因為光是榮譽卡的獎勵制度無法達成教室管理的效果~
而且像大貝貝整整兩個學期都沒有當過榮譽生,
只有在小一結束前的最後一個禮拜,
老師匆匆忙忙勉強讓他過關當一次~
一個孩子永遠沒有被老師挑選為榮譽生,
這對他的自信與自我認知是多大的打擊啊???


再來說小學 B 老師的獎勵制度~
老師在黑板上寫了每個孩子的名字,
孩子若在某某方面有良好的表現,
就可以在名字後面放個磁鐵,
累積了十個磁鐵就可以自己去個人的榮譽本上蓋一個章~
這些章是持續累積的,
學期末老師會用班費購買一些小禮物,
人人有獎(因為你們都是乖寶寶唷),
但是...... 章最多的小朋友可以先進教室選禮物,
章最少的小朋友就最後選啦(不過還是有禮物滴)~


那若孩子表現不好呢?
表現不好時,老師沒有記壞點,
而是直接拿走黑板上的好點磁鐵~
大家有注意到這個制度的不同嗎?
好點是老師可以依每個孩子的個性和表現不同而給予的,
例如有個孩子常常坐不住,
但今天卻坐得特別久,
老師就可以特別獎勵他的進步而給予好點~


若有個孩子特別皮,
老師絕對不能把他的好點扣光光,
因為一旦扣光光,孩子不就認為我就是壞蛋一個,
也就沒有動機維持好表現了嗎???
所以針對調皮的孩子老師一定要特別努力找出優點給他好點,
這樣孩子調皮時才有好點可以扣,
不能讓任何孩子面臨掛零、倒扣的窘境,
孩子就會認為:其實我真的是好寶寶,只是我現在表現不好,
等一下我表現好,我的好點就會回來了~
因此老師就不需要用不准下課、罰寫、罰站等等的處罰來維持秩序~
據媽咪的了解,B 老師最嚴重的處罰是去教室後面坐著,
這其實也有讓頑皮的孩子隔離冷靜的效果~


A 老師的孩子們長期都常常無法下課,
B 老師的孩子們每節課都可以下課~


大貝貝轉學後的第一個禮拜,
那時媽咪還沒了解 B 老師這個獎勵制度,
媽咪就曾經問過大貝貝:「你覺得新學校的老師和同學跟舊學校有哪裡不同?」
大貝貝想了一下回答:
「新老師比較不會生氣,
新同學們都比較乖~」
新老師比較不會生氣我可以理解,
這是個人情緒管理的不同,
但新同學們比較乖????


媽咪了解老師的獎勵制度後,
了解到原來 A 老師常常嚴厲的處罰、記壞點等等,
讓孩子們常常覺得自己是不乖的、是壞的,
講久了孩子們自然常常覺得自己就是這樣不乖~
B 老師常常記好點、偶而扣好點,
鼓勵他們做更好的表現,
孩子們永遠覺得自己其實真的很棒,
也覺得榮譽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的~
於是孩子們覺得自己是乖寶寶,
覺得老師是喜歡我的,
也當然比較不希望讓老師生自己的氣啦~


大貝貝就好幾次回家說:「我真是太~~乖了,
今天我的好點記到爆了,
目前全班只有我和另一個同學有蓋到兩個章了耶!」
同一個學生,在小學 A 嚴重到必須參加三級輔導,
在小學 B 的表現卻是模範學生??
制度的改變造就出來的不同表現真的是太驚人了!


小小的一樣獎懲方式的不同,
卻能造成不同的教室管理結果呢~


5. 校園風氣

小學 A 的重點一直都在學業方面,
不太重視孩子其它方面的發展~
小學 B 則非常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
也認為與大自然結合的生態環境,
搭配豐富的社團活動,
能夠讓孩子最自在、健康的成長,
才能提升學習的成效~


於是校園中有生態池(孩子們最愛抓蝌蚪、青蛙),
有各種樹木花草、攀爬遊戲區,
開放的操場、籃球場、足球場等等~
當然這些設施其它學校都有,也許更豪華,
但由於小學 B 學生人數少,
所以所有的空間都開放給大班到高年級使用,
不像之前小學 A,基於安全考量很多空間對於低年級是無法開放的~


小學 B 從大班開始就能夠參與各種課後社團活動,
大貝貝選擇了科學班和足球班,
還參加了學校的足球隊~
據大貝貝說,科學班的第一堂課,
帶課老師就將氫氣灌入一個養樂多瓶子後引爆,
小朋友看瓶子像火箭般發射簡直是目瞪口呆啊~
於是現在大貝貝每天8點就跟著足球隊跑跑跳跳,
感覺運動量較足夠、情緒反而更穩定了~


在小學 A,孩子好動、活潑被認為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在小學 B,學校認為孩子好動活潑才是正常,
學校就是要給予他們發洩的正當管道,
他們才能回到課堂專心上課~


在小學 B,媽咪真正看到「以孩子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而目前為止看來大貝貝也確實學習得很好~
相信未來大貝貝將更能夠發揮自我的潛能,
也不會因為填鴨式教學而失去學習的樂趣~

arrow
arrow

    Ausoleil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